8月23日前后進入處暑,這是隸屬秋季的第二個節氣。處者,止也。溽熱的暑氣至此才漸漸消退。 在北方,由立秋到處暑,秋爽確實立竿見影。即使響晴天氣,也不再有那種黏黏的悶熱感了,但南方依然很熱。

處暑依然暑

從處暑日的季節分布來看,夏、秋、冬的面積分別約為353萬、522萬、85萬平方公里。由立秋到處暑,夏的面積銳減約163萬平方公里,秋的面積實現反超。所以處暑時,秋終于一躍成為“春夏秋冬股份有限公司”的第一大股東。

不過,夏占據的是人口最稠密的區域,所以很多人還有“處暑依然暑”的感觸。歷經漫漫長夏的人們,是多么希望暑熱趕緊“隱退”??!

范成大有詩云“但得暑光如寇退,不辭老境似潮來”。是把暑熱當作了敵寇,屬于“敵我矛盾”。但愿天氣趕緊涼爽下來,為時光按下“快進鍵”,加速衰老也在所不惜。

禾乃登

古人說:“季夏德畢,季冬刑畢?!毕募疽贿^,上蒼已傾其所能,能夠給予我們的恩澤都已惠及我們。處暑時節,上蒼即將由慈到嚴。只是以凋零和寒冷為標志的“刑”,尚未“行刑”;以處暑“禾乃登”為標志的“德”之碩果,正在讓我們沉浸在豐收的歡暢與喜悅之中。

記得南方的農諺(算是水果諺語)說:“雨水甘蔗節節長,春分橄欖兩頭黃。谷雨青梅梅中香,小滿枇杷已發黃。夏至楊梅紅似火,大暑蓮蓬水中揚。秋分菱角舞刀槍,霜降上山采黃柿。小雪龍眼荔枝配成雙?!?/p>

仔細一看,原來也是把蓮蓬和菱角歸入一群水果當中。

清香的菱角,或許是許多南方孩子記憶中的私廚味道。平時可以當作水果,饑荒之年,菱角又可以作為糧食的替身。

在我們的觀念之中,比菱角之味更美的,是采菱的情境。屈原詩云:“涉江采菱,發揚荷些。美人既醉,朱顏酡些?!?/p>

處暑風清揚

我們知道,一年四季春天的風最大,秋天的風最小。由春到夏,風力減弱,所以“立夏鵝毛住”。由秋到冬,風力增強,所以才有“以風鳴冬”之說。若以風之大小排序,四季的座次是春冬夏秋。

在隸屬秋季的節氣之中,哪個節氣風最小呢?就全國平均而言,是處暑。處暑,二十四節氣中風最輕柔的節氣。讀到《笑傲江湖》里“風清揚”這個名字,我便會下意識里想到他會不會與處暑有什么關聯。(節選自《二十四節氣志》 作者/宋英杰)